分享

新西兰游学十天② | 为什么你在体制内外都不爽

编者按


“生命不会因为囤积和拥有的东西变得丰富,只会因体验的深远成就不一样的自己。”

2017年8月27日-9月6日,我们为Ava量身定制了一次特别的新西兰游学之旅。她在初入异国的不适中经历了蜕变的不安,却因不断练习“回到当下”,在打通英语“耳朵”的同时,意外回归初心,从新定位了自己的职业方向。



新西兰游学



在一个环境久了,不但爆脑浆、爆肝,还会变得“僵化”与“麻木不仁”。

我觉得任何一个旅游都值得,因为只要一对比,你都会回来检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蒋勋




“很多时候我都想一走了之,辞职回家。”

“真不想这么浪费时间,可惜自己又相当无能。”


我的一位在企业上班的朋友向我吐槽的时候,我从以往陪她发泄的旧模式中跳了出来。


有人说,在这个世界上,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,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。


辞职的念头,恐怕不只200次吧。

三年前我打了个辞职报告,领导当面把报告捏成纸团丢进垃圾筐说,体制内有什么不好,撑过最忙的这一年,你就有大把业余时间做喜欢的事了。


那些以所谓事业、高薪为由远离故乡打拼的梦想青年,丫的不还是为了一个提前进入财务自由的梦想嘛。


财务自由是为了什么?无非做想做的事、去想去的地方。


这样的生活眼看着就摆在眼前了呀,走啥走,好好待着!


可是,我实在幼稚得可笑啊。

不得不承认,自己入了一个坑,哪有什么最忙的一年,只有更忙。

这三年,我一边在体制内囿于早八点晚六点的日常,一边继续各种迷茫的折腾。


直到,我遇到十天的新西兰之行。



01



不敢辞职,是无能还是贪心。


刚到奥克兰,从机场到住家的路上,我就跟Mo说我想看看新西兰的奶牛养殖,也想看看猕猴桃。


她反问,怎么,你还想着你的工作吗?


晕,我就是烦死我的工作才出走。

可是,十几年在农业部门,其实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。


那为什么还想辞职?


人生应该有几种活法吧。


可是,接下来的旅行扇了我一巴掌:

我听不懂当地人讲的英语,不习惯他们的饮食,包括,有点干燥的气候,我的脸竟然开始脱皮。


所有想改变的人,大概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阵痛。

如果发生裂变,会痛不欲生吧。


Mo又给我一“棒”:你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设定死是哪个地方的人呢?你可以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,去到哪里都把自己当成当地人来生活啊。


对啊,2014年独自行走尼泊尔,我何曾提前做了人设。那里的生活条件比起新西兰差的不是一两个等级,可正是因为放空了自己,才玩得出奇的嗨啊。


但那是三年前啦!也只有那个时候的状态,才有提交辞职信的胆。

现在的自己,天天被身上的肥肉调戏:“老喽,别折腾啦。”

这一招很有用,它一年之内为我召集了十斤小伙伴。

我承认它占了上风,可无力还击。这种很强很深的无力感让我日渐虚胖。


既然如此,安心待在原地享受人生结果也总不会太差。

可是,我惧怕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在一堆文件中度过余生,我更怕自己像一盘磁带一样循环播放一辈子。


人心如此不足,活该被刚刚开始的旅行扇巴掌。

这一巴掌也让我一下看到自己的贪心:贪恋稳定,却又不甘被困;渴望自由,却又不舍安稳。


这大概是人到中年最尴尬的事,无能却还贪心。



02



当一个人心里混乱的时候,一点小事就能让TA抓狂。


哪怕温水煮青蛙的体制内,如此窘境来得也有点快吧?





我在Whitianga的语言培训学校遇见的老师,他们一个个充满激情,对工作的热爱从骨子里渗透出来。


成就感让老师们温暖、阳光、满腔热情。


Kim说,有一个学生在这里遇到自己的缘份,几年后带着当时的女朋友现下的老婆,还有他们的孩子重返学校,而且回到当时的住家住下。


说起这些,仿佛谈论的是自家孩子。


户外老师N说她在这个学校工作第十五个年头,熟悉Whitianga的一草一木。说起这里的学生把学校当家,数次返回学习,她抑制不住地幸福与兴奋。工作给人带来的成就感,远超金钱。


而这种感觉,我失去太久了。


工作于我,逐渐变成权衡。

我开始权衡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,开始权衡体制内外的人生。


一份感情,一旦开始权衡,就很难真正投入。

一份工作,一旦开始权衡,就成了交易。


而交易带来的快乐短暂易逝。

有限的人生押在权衡与交易上,是不是意味着从一开始就输了?


跟Gloria聊。

年近八旬的她说,人生太短,为什么不选择你喜欢的事呢?一份你喜欢的工作,会让你越来越好。而做着一份你又不喜欢、压力还倍儿大的事,会让你的状态越来越差。



03



真相或许是: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!


回国前,我上楼与Gloria叙别。她正在清理旧物。我赞叹她的房间总是整洁有序。


她说,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如果很混乱,那么脑子里也一定是混乱的。

所以啊,要经常清理,清理那些没用的东西,你才知道你要什么。


那一刻,我怔在那里。

Gloria一定是代表宇宙来告诉我答案的吧。


寻求安稳,必然要接受庸常。

渴望自由,必然要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和能力。

而知道了自己要什么,才是解开症结的“密码”。


很多人的迷惘正是因为,这个密码无人能给,只能自己去“折腾”。


有的人很幸运,一开始就找到了密码。

有的人懒得寻找,就这样过一生也不错。

有的人天生就爱折腾,哪怕用一生来寻找。





马东说:“这个世界上大约只有5%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,了解过去。那95%的人就是在活着,就是在生活。”


我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,看着大家的日常。

有人专注政策解读与信息分享推介,他们享受体制内的责任与付出。

有人专注行业发展与企业责任,他们把工作当事业的同时享受个人成长。

这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享受其中的,大概属于那5%。


那些站在95%队伍里却又不甘心的人,才会迷惘吧。


在回程的路上,我恰好听了一场TED演讲“活出自己的传奇”。这真像整个行程的最后一个彩蛋。

宇宙大概知道,对某些人来说,不解决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问题,迷惘就像某些癌,体制内外都解决不了,一辈子治不好,还会转移、扩散。


顺着演讲思路,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:

什么事是每天一睁眼睛就想去做的?

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个工作?

 

我汇总了近一年来关注的公众号、微博、论坛;回顾了一年来付费学习的课程;回忆了一年来让自己感动、鼓舞的人和事。

随着梳理,答案竟然是:在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之前,先得清楚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。


按照这样的逆向思维,自己想要什么的答案慢慢浮出水面。

以此为出发点,再去设计、选择自己的工作平台,从而找到自己此生非做不可的事。

如此,未必能站在5%的行列,但至少能收获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

想起2012年去北京培训时见到一位耶鲁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秦玥飞,他当时在湖南做村官。被问及理由,他说想把优质资源引向农村,而村官这个身份能帮助到他。


我问那你会入党吗,他说如果党能帮自己实现这个愿望,Why not?!

相关浏览

准备好开启留学之旅了吗?
联系留学QQ